湖北日报:深耕主业开新局 ——湖北能源集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深耕主业开新局
——湖北能源集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2月28日是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app成立20 周年的纪念日。20年来,湖北能源深耕主业、稳扎稳打,截至3月12日,该公司累计为湖北省供电3942 亿千瓦时,供应煤炭9039 万吨,输销天然气205.5亿标方,供热877万吨,为湖北省经
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能源支撑。
做强做优做大主责主业
湖北能源的发展足迹最早要追溯到198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与原水利电力部合资办电,开发清江。1987年1月,湖北省清江开发公司挂牌成立。同时,湖北省电力开发公司作为开发主体,建设鄂州电厂。
2005年2月28日,这两家公司合并重组,湖北能源应运而生。新生的湖北能源,把打造“湖北省能源安全保障平台”深深嵌入改革发展基因之中,创造了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域的多项第一,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能源保供主责主业。
2007年,湖北能源引入长江电力战略投资,壮大资本实力;2010 年实现整体上市,成为湖北省国资委第一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上市公司。2015年,三峡集团增资扩股成为湖北能源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2015年以来,该公司借助三峡集团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优势,推进电力、煤炭、天然气等一大批重点能源项目建设,业务版图深耕湖北、走出省域、迈向国际,产业链快速拓展,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市场化运作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能源电力企业,完成了从国有独资公司到股份制公司、从非上市公司到上市公司、从单一发电企业到综合能源集团、从省属国有企业到央企控股企业的“四大跨越”。
多品种协同发展
面对湖北缺煤、少气、乏油的资源禀赋和持续增长的刚性用能需求,该公司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形成了“水火互
济、风光互补、煤气协同”的产业布局。
该公司在清江流域建成3座梯级电站,总装机332.2万千瓦,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除三峡以外最大的水力发电基地。鹤峰江坪河等中小水电站星罗棋布,持续输出清洁电能。鄂州电厂经过三期建设,总装机达到396万千瓦,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火电厂和华中电网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重要电源点。
在鄂西北,总装机200万千瓦的襄阳宜城电厂于2023年投产发电,是鄂西北地区电力供应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从高山风电到平原风电,从集中式风电到分散式风电,从地面光伏、分布式光伏到大型光伏基地,从普通单一光伏到农
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式光伏,在10余载的“追风逐日”中,新能源发电板块逐步成为水电、火电之外的重要增长极。
在江陵,该公司建成湖北省煤炭应急储配基地荆州煤港,保供湖北、服务华中,战略地位特殊、铁水联运高效。来自北方的煤炭经浩吉铁路到达荆州煤港后,通过水路分拨至省内统调火电厂,最快一日可达。
2009年,湖北能源成立省天然气公司,至今已建成投运高压长输管道675千米,以及中低压燃气管道1040千米。在武汉光谷,湖北能源“以气代煤”,建成大型集中热源点——东湖燃
机电厂,服务光谷百余家企业和5000余户居民用热。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07年11月6日,该公司率先建成我国华中地区第一家风电场咸宁九宫山风电场,开启深耕新能源的征途。
迈入“十四五”,该公司聚焦“双碳”目标,大力推动新能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湖北内的宜城百万千瓦新能源大
基地里,首批40万千瓦项目已并网发电;在湖北省外,该公司积极把握陕湖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契机,在陕西榆林开发
建设210万千瓦陕北生态光伏基地,用陕北的光点亮湖北的灯。
如今,该公司的新能源场站已遍布7个省份。截至2024 年底,该公司新能源装机超过700 万千瓦,占总装机38.3%,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十四五”期间新增的装机中,新能源装机占比73.4%,产业“含新量”“含绿量”大幅提升。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并非“单打独斗”。
2021年,该公司进军抽水蓄能领域,目前在建罗田平坦原、长阳清江、南漳张家坪等3 个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440万千瓦。该公司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使用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的火电先进技术设备同时,也对存量火电进行了功能优化。目前,鄂州电厂6台机组全部完成灵活性改造,所有机组具备30%额定负荷深度调峰能力。襄阳宜城电厂两台机组在首个完整运行年里深度调峰共计2755 小时,占总运行时长的25%。
多能互补、多态融合、多元互动,该公司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初见成效。2024年,该公司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36.61%。
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汉欧国际物流园是湖北能源打造的首个零碳园区、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5座大型仓库屋顶上的0.676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系统高效运转,每年贡献约670万千瓦时发电量,超过物流园自身年用电量,让园区内碳净排放量接近零。
当前,湖北能源正大力发展能源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布局新能源检测检修、虚拟电厂、零碳社区园区城区等业务领域,以能源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载于2025年3月17日《中国三峡工程报》)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5日